媒体报道
陕西日报 | 陕煤研究院 聚力“从0到1”的突破
陕西日报2024年2月21日 9版
陕煤研究院 聚力“从0到1”的突破
本报记者 杨晓梅
在不同的时间段,分别通过校招、社招的方式,黄振琦和胡彦昭入职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。
陕煤研究院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的高新技术企业,主要开展煤炭、化工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领域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和产品的研发、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等业务,目前已初步构建起“分院平台+基地平台+项目公司+投资企业”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体系。
近日,记者见到黄振琦和胡彦昭时,两人正在实验室忙碌着。“2023年9月,我们开始进行锂电池正极材料及添加剂的探索实验。”黄振琦说。
探索实验意味着研究刚刚开始,距离小试、中试乃至产业化示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,给了黄振琦及实验室其他组员强大的底气。“开展类似研究的团队有很多,我们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。”黄振琦说。
对锂电池正极材料及添加剂的研究,黄振琦在研究生阶段就已经跟随导师在探索学习。
进入陕煤研究院2年多,黄振琦最大的感受是公司给予了科研人员充分的自主性,全力支持科研人员进行基础科学研究。“你可以带着科研项目进入公司成立团队开展研究,也可以向公司申请科研项目立项,然后开展研究。科研过程完全由科研人员主导。”黄振琦说。
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,科学探索加速演进,学科交叉融合更加紧密。
陕煤研究院高效聚集技术、人才、资金等创新要素,持续深耕基础科学研究领域,在科学技术“从0到1”突破的路上奋进。目前,陕煤研究院已建立覆盖71家知名高校、科研院所的战略专家储备库,梳理涵盖传统产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等8个领域1000余项技术名录清单,形成煤炭矿用材料、煤炭分质清洁转化、烯烃及下游高端聚合物、精细化学品、电化学储能、功能材料等方面12个研发技术谱系。2023年,陕煤研究院组建科技经纪人团队153个,开展基础研究项目438项,获得授权专利75件。
对于陕煤研究院这个科研平台,胡彦昭与黄振琦的感受相同。“对我们年轻的科研人员来说,这是一个很‘友好’的平台,各项科学研究紧跟未来产业发展趋势,前景广阔。”胡彦昭说。
今年26岁的胡彦昭,2023年4月进入陕煤研究院工作,入职3个月后加入乙烯四聚制α-烯烃的技术攻关队伍。眼下,该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,胡彦昭需要每天在聚合反应实验室观察实验反应。“如果研究成功,可解决一项关键技术问题。”胡彦昭说。
陕煤研究院在聚力基础科学研究的同时,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结构,全面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一批具有行业突破性的创新项目取得丰硕成果,“特种环保分子筛”“新型金属复合材料”“超宽温域-超高倍率电芯技术及应用”等创新成果达到甚至“领跑”国际先进水平。
与此同时,陕煤研究院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,被认定为西安市秦创原“三器”示范平台(第六批)成果转化“加速器”,2023年组织开展13个产业类项目、2个基地建设类项目落地,助推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其中,3.5GWh/年先进储能动力电池项目等开工建设,5000吨/年甲基芳香醚系列产品、3万吨/年矿用高分子材料、100吨/年氧化石墨烯生产等项目完成综合竣工验收。
如今,陕煤研究院先进储能电池产品已成为行业首家“-60℃放电、55C大倍率放电”电芯的量产供应商;纳米吸能材料在军用高端防护领域打开新局面;石墨烯环保涂料、特种环保分子筛等新技术新产品市场导入反馈良好。
新的一年,黄振琦和胡彦昭专注在自己的实验研究中。对于未来,他们满怀信心。“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借助陕煤研究院这个平台,相信我们能学用相长、大有作为。”黄振琦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