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报道
中国煤炭报 | 陕西煤业:向绿而行 打造发展新高地
中国煤炭报 2023年10月17日2版
陕西煤业:向绿而行 打造发展新高地
本报记者 徐涛 通讯员 祝治安 王紫铭 邢涵
初秋,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处处智慧矿山与绿色交织,一幅幅“采煤不见煤、出煤不用煤、运煤不落煤”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。绿色低碳已成为陕西煤业转型发展的关键词。
新方向
提升能源发展“含绿量”
陕西煤业大力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,在清洁能源开发应用、节能减排、打造循环经济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。
陕西煤业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作为撬动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支点。该公司管理的17处煤矿建设了矸石充填综合利用项目,年综合利用矸石530万吨,实现矸石不升井、固废就地处理。小保当矿业公司建成全国最大智能化矸石充填系统(年处理能力200万吨),曹家滩煤矿、张家峁煤矿矸石充填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,预计未来矸石年处理能力达730万吨。彬长矿业公司大佛寺煤矿成为全国首个瓦斯“零排放”示范点,韩城、黄陵等矿区实现瓦斯发电全覆盖,瓦斯发电装机规模超70兆瓦,年发电能力达4亿千瓦时,年瓦斯利用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。针对废水,陕西煤业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网络,推进各矿区水处理设施改造,确保水质稳定达标。神南产业公司、张家峁煤矿、陕北矿业涌鑫煤矿获得省级节水企业称号。
此外,陕西煤业在5处煤矿开展中深层地热井应用,实现矿区清洁能源“零碳”供暖。大佛寺煤矿形成高浓度瓦斯提纯销售、中低浓度瓦斯发电、超低浓度瓦斯蓄热氧化利用模式,实现瓦斯阶梯高效清洁利用。彬长矿业公司小庄煤矿超低浓度瓦斯利用项目投运,每年可减排甲烷约600万立方米,提供热量7.8万吉焦,实现矿区瓦斯“零排放”和区域供热“零碳化”。
陕西煤业在煤电光气风联产、废水净化利用、煤矸石制建材等领域取得突破。黄陵矿业公司实施了废水循环用于发电项目,电厂余热用于生产生活供热;开工建设全国首个大型煤矸石制陶粒循环利用项目,形成煤化工、固废、煤层气、矿井水等综合利用循环链条。
新动能
以智能数字技术推动节能降耗
数字化转型正推动陕西煤业绿色发展。目前,陕西煤业具备条件的工作面均实现智能化开采,所有矿井生产辅助系统全部实现智能化,全员工效比行业平均水平高近2倍,推行“智能化开采+110工法”,使资源回收率提高10%以上、生产效率提高20%以上。
陕西煤业上线运行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时空大数据平台,利用大数据、北斗等技术,实时监测地表形变、采空区沉陷等数据,监测覆盖36处煤矿,部署监测设备1294套,遥感监测面积2000余平方公里。
为进一步降低能耗,陕西煤业上线了节能环保能耗在线监测平台,在千万吨级煤矿均建成顺煤流皮带运输智能控制系统,推广应用永磁直驱系统,应用变频局部通风机、高效节能主通风机,年均节电230万千瓦时以上,投用车辆智能调度系统,降低运行费用20%以上,吨煤能耗3年下降28%以上。柠条塔矿业获评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年度节能减排先进单位。
陕西煤业加强关键技术研究,加大科研资金投入,推进节能环保、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修复三类核心技术研究;围绕煤矸石智能充填、地热利用、矿山地质环境监测、保水开采、矿井水高效综合利用等内容开展技术攻关,全面推广应用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装备,提升整体科研创新能力和技术研究水平。
新路径
打造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示范标杆
陕西煤业打造了“生态修复+示范标杆”模式,走出一条矿区生态修复与碳减排协同发展的新路径。陕北矿区推进生态治理与产业融合。红柳林矿区发展土壤自修复试验区2.8万亩“一带+三区”生态旅游。柠条塔矿区、张家峁矿区建设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、地质环境土地复垦示范等工程。曹家滩煤矿修复采煤沉陷区土地超万亩。红柳林煤矿打造了集旅游、生态、产业于一体的生态修复示范项目。矿区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。
柠条塔矿业在北翼采煤沉陷区打造立体式生态重建示范区,规划区块面积1217.1亩,修筑水平梯田3块共计916亩,栽种经济林整地2块共计301.1亩,护坡采用植物纤维毯铺设种植,有效防止了边坡水土流失。
又到了收获季节,工作人员在一块块规整有序、连片的梯田里奔忙。放眼望去,西红柿、豆角、西瓜、甜瓜等二十几种应季果蔬长势喜人,沉甸甸的果实挂满藤蔓。
据悉,目前,陕西煤业已建成11处国家级绿色矿山,16处省级绿色矿山,绿色矿山入库率达75%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