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想交锋

甘处“下流”

作者: 李峰科     时间: 2021-11-02     

《道德经》第六十一章言之曰:“大国者下流,天下之牝,天下之交也。牝常以静胜牡,以静为下”。就是说: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,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,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。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,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。老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晚期,诸侯纷争。诸侯国有大有小,他们之间怎么相处呢?老子的方案是“大国者下流”。大国要像大海一样,处于最低的位置。因为大海只有处在最下的地方,包容万物,才能成其大。

这句话放在当下我们对待某些事情的态度也是同理。在思创班前教育时,付院长要求我们时刻做一名小学生,要有空杯纳新的心态,敬畏知识,敬仰师长。对待学习要耐得住寂寞,不为物役,心怀信仰。当时我脑海里就闪现出“大国者下流”这句话。我们思创的校训是“曲水流变,汇流澄鉴”。水,无惧曲折,一任向前。在流动不息之中,随行走势,万古川流。海处在最下流的地方,无论清流汇聚,还是泥沙俱下,善恶是非都能包容。处在下流的人,就一定能保持谦虚美德,像大海一样包容一切。这不禁让我想起两位古代先贤甘处“下流”的例子。

第一位是圣人门生,千百年来中国读书人的榜样颜回,也称为颜子、颜渊,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,孔门五圣人之一,因极富学问被后世尊称为“复圣”。《论语·雍也》篇说他“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”颜回居住在简陋的地方却坚持学习,饿了吃一口竹筒饭,渴了就喝一瓢水。很少有人能忍受这样的生活,颜回却乐在其中。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颜回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学习?我想应该是对知识发自内心的爱和敬畏,并由此产生的信仰的力量,才能让他乐此不疲。用现代人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:精神文明之花盛开在贫瘠的土地上,信仰的力量会让人克服一切艰难险阻。

另一位是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以及教育学家苏格拉底,他与孔子、释迦牟尼、耶稣并称“世界四大圣人”。《对话录》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根据他的言论编写,和《论语》类似。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:苏格拉底有个学生很调皮,特地前往德尔斐神庙求签,请示神明谁是雅典最有智慧的人,结果答案是苏格拉底。学生欣喜若狂,跑去告诉苏格拉底。苏格拉底听了却不以为然,他说:神认为他最有智慧,是因为神知道他比别人多知道一件事,那就是“我是无知的”,而别人连自己无知都不知道。这句说的多好,现代人就害怕被别人说无知,对比苏格拉底的无知,我们才是真的无知。

人的认知有四个阶段:不知己不知;知己不知;知己已知,不知己已知。对待知识,要永远保持谦虚好学且谨慎的态度。信息化时代在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,知识也在加速度的更新迭代。当下被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在将来未必就是对的,需要我们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,也需要不断的增加知识的储备,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。

所以,处在“下流”不意味着落后,放低姿态,增强水性,方能纳百川,容万物。在思创,我愿意做一个处在“下流”且“无知”的人,认真坐好小学生座位。课堂、老师、同学、书本都是求之不得的获取知识、增长见识的捷径,只要坚持空杯纳新,定能突破自身局限,汲取更多的知识和智慧,百川归海,思想永存。(思创2107届——李峰科)

上一篇: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礼无以立——思创班会有感 下一篇:秋赋